KE Spotlight
Filter
-
海洋公園、家校會及港大社工系舉辦「快樂的我」獎勵計劃
海洋公園、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家校會)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連續第三年攜手合作,舉辦「快樂的我」獎勵計劃,旨在鼓勵學生保持正面態度及珍惜生命中的快樂時刻。「快樂的我」獎勵計劃於本年三月中展開以來,合共有超過6,700學生獲獎。參與計劃的學生以日記形式記錄生活開心點滴和值得感恩的事,每間學校則挑選出十五位最能表達正向思維的學生作嘉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葉兆輝教授表示現時學童自殺數字仍然令人關注,而今年舉辦的『快樂的我』獎勵計劃能幫助學生強化精神健康,從而預防青少年自殺。
Read More -
香港大學聯同非政府機構推行全港首個為紓緩濕疹兒童及家長身心靈壓力而設計的課程
濕疹是最常見的兒科皮膚病,影響全港約三成的兒童。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聯同香港小童群益會及香港復康會,合作設計及推行本港首個為患有濕疹的兒童及其父母而設之身心靈健康親子課程,目的為提昇濕疹兒童患者的自信心及抗逆力,幫助他們面對及應對情緒的能力和學習如何在濕疹中成長,以及提高其家長整體生活質素和自我關顧的意識,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於2016年進行,針對27對濕疹兒童及家長的試點研究結果,顯示病童和家長的心理及靈性層面在介入後均有明顯的改善。
Read More -
2016香港助人指數發布 暨「好心地」手機應用程式啟動禮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中心)於2016年進行以助人指數為主題的調查,隨機訪問了3,016位本港居民,了解他們的助人行為和身心福祉情況。統計分析發現受訪者的助人指數總分、以及『捐贈金錢』、『捐血和器官捐贈』和『日常義助』三方面的得分均與其身心福祉得分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中心亦特別研發了「好心地」手機應用程式提供資訊包括:義工服務、籌款活動、賣旗日、捐血,以至日常的善行。用家不僅可以使用程式搜尋和記錄不同的助人資訊,還可以自主上傳和分享資訊,令更多人可以方便地發起助人活動。
Read More -
社會科學學院聯同六個非政府機構啟動「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港幣八千七百萬元支持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聯同六個非政府機構,推行一項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於葵涌、觀塘、深水埗及將軍澳四個試點地區,建立社區為本的支援網絡,提高長者面對晚晴生活的抗逆力。此計劃將訓練二千名前線社工及逾百名長者義工在社區識別抑鬱長者,並預期透過約69,000次探訪等活動,接觸逾3,800名長者。
Read More -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舉辦頒獎禮頒發14個由學生主導的防止自殺計劃
《與你同行》資助計劃– 由學生主導的防止青年自殺計劃是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首個跨院校及由學生主導的防止自殺計劃,目的是協助學生於大學校園內發起、組織及開展與精神健康相關的活動,配合專業人員指導,培養校園内的積極情緒,以及加強青年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舉辦頒獎禮頒發14個分別來自10間大學/大專院校,由學生主導的防止自殺計劃。冠軍得主為香港浸會大學的Shall we talk團隊,通過表演自行編寫的劇目,表達對自殺議題的關注,讓觀眾反思個人在預防自殺的角色,並帶出珍惜生命及溝通的重要性。
Read More -
港大開展「重織愛.念.情:創新善別輔導」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博士與東華三院合辦「重織愛.念.情:創新善別輔導」先導計劃,引入由澳洲Mary Burgess女士首創的遺物重織計劃(Woven Memories)概念,幫助面對逝者衣物不知所措的喪親者,並加添本地元素,讓不願意以面談作為輔導方法的喪親者多一項選擇。
Read More -
社會科學學院聯同非政府組織啟動「賽馬會惜水‧識河計劃」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逾港幣一千四百七十萬元支持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聯同六個環保非政府組織,推行一項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惜水‧識河計劃」。此計劃結合跨專業界別的力量,促進市民認識及關注節約用水及香港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地理學系副教授及計劃總監李煜紹指出,此計劃是第一個集中推廣水足跡概念及水資源多種價值的大型社區項目。他們將推出本港第一個水足跡計算器,以網頁及流動電話應用程式,讓市民簡單計算日常食物的水足跡;並透過建立一個互動及向公眾開放的香港河流資料庫及『我城我河』項目的河流導賞團,加強大眾對本港河流及流域的連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