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E Spotlight

  •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已影響逾八成核心生態過程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已影響逾八成核心生態過程

    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主導、香港大學共同參與的國際合作研究指出,全球曾被評估的94個生態過程中,有證據顯示82% 已被氣候變化所影響。陸地、淡水、海洋生態系統及物種無一倖免,並已影響著人類,包括害蟲肆虐和疾病爆發的風險增加、農業產量減少,以及漁獲難以預期等。研究團隊成員、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院長杜德俊教授警告,本港特有的本土物種,如香港鬥魚、短腳角蟾和香港瘰螈,因棲息地受氣候變化,生存正受威脅。研究團隊希望研究結果令各國政府明白氣候變化並非只是預測,而是不爭的事實,它正改變周遭的生態過程及各自然系統。研究結果已於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中發表。

    Read More
  • 2016年知識交流獎

    2016年知識交流獎

    香港大學每年的「學院知識交流獎」,由各學院選出對知識交流作出重要貢獻的教員,表揚他們對工商界或社會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或文化影響。此外,「知識交流獎」(非學院單位)表揚大學其他獨立部門或單位同樣為知識交流作出重要貢獻的教職員。2016年「知識交流獎」的得獎名單已公布。

    Read More
  • 港大化學系抗菌藥物研究再獲重大進展

    港大化學系抗菌藥物研究再獲重大進展

    港大化學系李​​學臣博士所帶領的研究小組及其於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理大的合作伙伴,剛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共同發表了有關新型抗生素Teixobactin的合成研究結果,Teixobactin可以殺死多種致命病原體且不會誘發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它的化學合成也為新一代抗生素的應用與發展奠定了化學基礎。李學臣博士的研究小組成為全球最先成功開發Teixobactin合成路線的實驗室之一。基於他們研發的合成方法,研究團隊已經合成了10款具有應用前景的Texobactin類似物並已申請美國臨時專利。

    Read More
  • 港大生物學家在龍虎山發現全球新蟻種命名為「紫荊花細腰家蟻」(金樹蟻)

    港大生物學家在龍虎山發現全球新蟻種命名為「紫荊花細腰家蟻」(金樹蟻)

    由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管納德博士所領導的「昆蟲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實驗室」研究團隊,發現一個新的螞蟻品種。研究團隊在學術期刊《亞洲蟻學》(Asian Myrmecology)公佈了今次發現,並把這新品種螞蟻命名為Paratopula bauhinia (紫荊花細腰屬家蟻),研究團隊又把牠稱爲「金樹蟻」。這螞蟻新種由生物科學學院研究助理羅羽莹女士在一次夜間野外考察中,在離港大校園後方數百米的龍虎山郊野公園找到。金樹蟻的體型約7毫米長及有金色的外觀。今次是自1858年香港有記錄以來,在香港發現並被描述的第22個新蟻種,對上一次已是2000年,再早的發現要追溯至差不多90年前的1928年。

    Read More
  • 港大生物學家Nagendra Shah教授獲美國國際乳品協會頒授科研大獎

    港大生物學家Nagendra Shah教授獲美國國際乳品協會頒授科研大獎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食品科學與技術教授Nagendra Shah榮獲由美國乳品科學協會(ADSA)頒發的2016年國際乳品協會乳品加工研究獎。過往往35年,Shah教授對澳大利亞及國際乳品工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帶領研究團隊,開發出從奶粉中快速檢測和定量致病菌的技術。Shah教授獲獎的重要工作,是其對產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的開創性研究,對開發具降血壓活性作用的乳品,有極重要的工業意義。氨基丁酸是一種具降血壓作用的非蛋白氨基酸。然而,絕大多數能大量產生氨基丁酸的細菌都源自植物(植源性),很難在牛奶中生長。Shah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在乳源性發酵劑的協助下,原來主要在植物中發揮作用的細菌,能在牛奶中顯著性地提高GABA的合成能力。這項突破性的發現,對研發具有降血壓功能的乳酪產品至為重要。

    Read More
  • 港大研究發現11種海洋生物樣本含內分泌干擾物

    港大研究發現11種海洋生物樣本含內分泌干擾物

    港大理學院由2010年至2015年間對環境中的內分泌干擾物進行研究,其中包括三苯基錫(Triphenyltin,簡稱TPT)。為本地水域捕獲和市場購買的海產、4個海洋保護區和附近污水處理廠的水質以及海泥和海洋生物進行測試,11種海產樣本均對TPT呈陽性反應。比目魚樣本中的TPT含量超出安全指標,由海岸公園採集的貽貝(青口)也含有一定數量的內分泌干擾物,包括用於避孕藥中的雌激素。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何景欣博士表示本港比目魚樣本中的TPT含量是台灣的3.5倍,貝殼類海產的TPT含量是韓國的120倍,顯示本港水域污染的嚴重性。理學院副院長梁美儀教授指出若長期食用受污染海產會影響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影響身體健康。

    Read More
  • 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珊瑚:我們的水底活寶藏」展覽

    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珊瑚:我們的水底活寶藏」展覽

    保護國際基金會香港香港海事博物館以及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合辦「珊瑚:我們的水底活寶藏」展覽,於6月8日至9月18日在位於中環8號渡輪碼頭的海事博物館了舉行。展覽旨在啟發公眾認識有關香港以至亞太地區罕有的珊瑚寶藏,介紹香港以及東南亞「珊瑚大三角」,並會探討與珊瑚相關的科學、它帶來的利益、所面對的威脅以至解決方法等。香港海洋有84種石珊瑚和26種軟珊瑚,種類比整個加勒比海還要多。展覽除了展出珊瑚標本,也有特別節目如珊瑚礁專家主持的公眾講座及家庭工作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