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今年新增了大學層面的「香港大學青年創新者獎」,以表揚創新研究有極高潛在影響力的青年教員。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郭嘉威博士獲首屆香港大學青年創新者獎。
陳志偉教授自2009年起一直帶領其團隊倡導以「治療達致預防」策略對抗愛滋病病毒,並為香港政府的愛滋病策略計劃和愛滋病治療手冊作出了貢獻。此項目獲頒2019年港大「卓越知識交流獎」。
年長同志在香港是被遺忘的其中一個社群。在大眾社會以至LGBT+族群,他們的需求與聲音都被忽略,甚至被邊緣化。這影片正正介紹香港不同年長同志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特別於社會及醫療服務範疇方面,受訪者更提出能協助他們的實質建議。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之一。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香港還有600條鄉村,大部分位於新界及離島。 幾十年來,隨著村民移居海外和年輕人出外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許多鄉村已經荒廢。客家村荔枝窩是其中一條發展比較成熟的鄉村,位於新界東北偏遠山谷。 在1950年代,許多村民放棄務農並移居英國,荔枝窩村也因此經歷了多年的失修。自2013年起,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永續坊推行了一個由滙豐支持的計畫,鼓勵村民回歸並共同合作復興荔枝窩村,讓荔枝窩村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遙感是一門利用感應器科技去獲取並分析地球或其他星球的航空圖像的學科。它能分析不同圖像,包括地球表面、大氣層、海洋、物件以及特殊現象,並能提供其他方式無法得到的精確數據。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Joseph Michalski博士是一名地質學家及行星科學家。他在香港大學的行星光譜和礦物學實驗室(Planetary Mineralogy and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運用遙感技術來研究各行星的礦物學和地質學。
何錦璇教授及副教授李穎芝女士的研究直接促成香港設立特殊需要信託。他們提出的特殊需要信託方案,能透過匯集家長所提供的資金來減低信託的管理成本。此項目獲頒2018年港大「卓越知識交流獎」。
動物對於紓解青少年、老年人和病人的壓力有治療價值,世界各地的學者和醫療人員一直以來都有記錄。可是,直到最近人們才慢慢了解,動物輔助治療是如何能幫助那些不善面對社會、並把自己困在房間的人。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黃蔚澄博士與一間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合作,研究動物輔助治療(主要是經過訓練的狗隻)如何幫助香港隱蔽青年重拾自信。
非法野生動物販賣是世界上第四最有利可圖的犯罪貿易,估計每年產生高達200億美元的非法收入。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動植物被非法販賣,令許多瀕危物種受到嚴重威脅。隨著越來越多的物種瀕臨絕種,非法利潤飆升,非法貿易更沒有減少的跡象,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於是採用了保育鑒證的方法,為調查非法野生動物販賣的部門提供準確的科學數據,用於對付販賣者。
由葉兆輝教授,羅亦華博士及程綺瑾博士共同帶領的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減少了大眾對自殺錯誤的觀念,促進了社區對精神健康的認識,亦使有關自殺新聞報導的質量有顯著改變,以避免出現模仿性自殺行為的效應。此項目獲頒2017年港大「卓越知識交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