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部的研究團隊正在研發以科技為本的解決方案,以提高護理者和公眾對處理長者吞嚥困難的認識,並提供治療吞嚥困難的替代方案。
Amanda Whitfort副教授的研究是全港首個及目前唯一一個針對香港動物保護法例的實證研究。香港特別行政區漁農自然護理署更引用研究報告中的建議,立法規管本地繁殖和銷售寵物,及於2016年修訂了《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動物售賣商)規例》。此項目獲頒2016年港大「卓越知識交流獎」。
位於香港西北面的后海灣有超過700年的養蠔歷史。可是,由於消費者憂慮污染對這種鹹水海鮮的影響而引致銷量逐漸下跌,養蠔業的前景變得不明朗。香港大學的Rajan博士與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以及后海灣蠔業養殖協會合作,為新一代蠔民提供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教授與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電)合作在將軍澳變電站創造了全港最大的「空中樹林」,覆蓋兩個天台和外牆,這知識交流項目展示了綠化天台和綠牆的效益。
香港大學聯同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房屋委員會,合作研發以RFID技術服務為導向的預製房屋建設信息平台,提高在香港生產預製房屋的效率。
王海明博士與一群牙醫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利用牙齒檢測去評估年齡,應對印度缺乏出生紀錄這個社會問題。此項目獲頒2015年「卓越知識交流獎」和2015年牙醫學院「學院知識交流獎」。
大數據是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從不同來源獲取的大量數據,從而取得有用的遠見。 當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為新捐血站尋找地點時,他們找學術界協助確定一個最合適的位置。這項目由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周昭瀧博士統籌,旨在尋找一個能吸引最多捐血者的地點來設立捐血站。
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光污染問題最嚴重的城市。光污染除了帶來能源、健康和環境的問題,更令夜空消失。過去十年,香港大學理學院潘振聲博士及其團隊一直研究本港光污染的程度,並研究如何減低光污染卻同時保持本港「東方之珠」的美譽。他亦與香港太空館及其他機構合作聯繫公眾及學生,讓他們明白光污染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網絡罪行是現時全球增長最快、利潤最高和破壞力最強的犯罪活動之一。信息安全及密碼學研究中心副總監鄒錦沛博士特別為打擊網絡罪行研發軟件,並與香港海關緊密合作,協助海關的偵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