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 Spotlight
Filter
-
港大工程學院三名研究學者獲《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選為「35歲以下創新者」
港大三名研究學者獲《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選為亞太地區「35歲以下創新者」。他們分別是: 土木工程系博士後研究員郭浩博士,他研發了一種無需電力和化學藥劑投加的快速濾膜可以快速淨水;機械工程系的機器人學學者郭子彥博士,她曾參與開發世界上首個在磁力共振掃描器內做雙邊深腦神經外科手術的機器人;以及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羅平博士,他積極開發極具創新性的電腦視覺和人工智能技術,教導機器人理解人類行為,例如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語言,服飾和社會關係等。《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於1999年開始頒授「35歲以下創新者」,並由2010年起增加分區名單,嘉許來自拉丁美洲、歐洲、中國、印度、中東和東南亞地區的年輕創新者。
Read More -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率領學生團隊在倫敦「全球重大挑戰峰會」競賽贏得全球第二
香港大學(港大)工程學院率領的學生團隊於9月13日在倫敦舉行的「2019全球重大挑戰峰會」學生競賽(Global Grand Challenges Summit)中,以一個由人工智能驅動、自動收集水上塑膠廢料的機械人系統「ClearBot」,在全球十五支隊伍中脫穎而出,贏得全球第二名。港大團隊由電機電子工程系的蘇國希博士帶領,並得到譚榮芬創科翼及何耀棣體驗學習基金支持。「ClearBot」是一個跨學科的解決方案,以可持續及社區為中心,旨在利用科技和社區的力量來解決海洋廢塑料問題。為了開發快速及準確的模型,團隊曾前往印尼巴里島,與當地的海洋清潔者會面,收集意見。
Read More -
香港大學發表由平等機會委員會資助的「無意識偏見」研究
《平等意識:認識無意識偏見及其對香港及亞洲地區平等進程的關係及影響》是一項由平等機會委員會資助的研究,並由香港大學婦女研究中心及法律學院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研究旨在探討「無意識偏見」的種類和程度,以及在不同環境下執行介入措施的可能性。研究報告已於2019年9月24日發表,並提出透過多管齊下的措施改善港人精神健康,包括為老師及學校社工提供培訓,為社會上的不同群體(如學生及長者)提供針對性的支援,以及鼓勵各界秉持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的原則,合力為社會發展尋求出路。
Read More -
香港大學語言學者瀕危「努日語」研究 間接為尼泊爾偏遠村落帶來光明
香港大學文學院語言學系助理教授Cathryn Donohue博士從事藏緬語系「努日語」(Nubri)的研究,致力探討不同的保育方法。努日語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肯定瀕危型」。Donohue博士過去數年一直與當地社群合作,從事努日語的檔案編制,把語言按科學標準描述,把這種語言紀錄保存下來。為了引入文字體系,把努日語從口述語言轉化成可作書寫記錄的文字,她利用提供眼科服務,把村民聚集起來,讓超過500名居住在尼泊爾努日山谷的村民獲得眼科治療,超過50名村民因而得以重見光明。除了讓不少村民重見光明,活動也製造了一個重要機會,讓努日山谷居民一起討論拼寫努日語,以及記錄他們的傳統醫術,為努日語和努日文化的長遠保育作出了的貢獻。
Read More -
港大研究發現WhatsApp聊天支援有助提高戒煙率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的戒煙治療研究組,配合由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辦的第八屆「戒煙大贏家」無煙社區計劃,進行了一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招募了1,185名吸煙者,其中591名參與者被隨機分組至「干預組」,接受為期三個月的WhatsApp聊天輔導;其餘的594名參與者則作「對照組」。研究發現,利用"WhatsApp聊天支援"服務後3個月及6個月,「干預組」戒煙率比「對照組」分別高90%及60%。
Read More -
2019年學院知識交流獎
香港大學每年的「學院知識交流獎」,由各學院選出對知識交流作出重要貢獻的教員,表揚他們對工商界或社會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或文化影響。2019年「學院知識交流獎」的得獎名單已公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