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 Spotlight
Filter
-
港大团队研发有机发光及光敏材料器件 具备产业竞争力应用於显示屏、电视和手机屏幕
由港大化学系任咏华教授领导的跨院校跨学科合作团队,与多间知名产业透过赞助项目和联合实验室的设立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重点发展高性能及可应用於可溶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含金发光材料,及以其制备可印刷油墨的可能性。团队已跟一间世界领先的显示器制造商签订了有关金属磷光发光材料专利独家的授权合约,预计将应用及实现於新一代显示技术中。
Read More -
港大天文学家呼吁市民遵守「观星礼仪」流星共享
港大物理系透过「香港夜空光度监测网络」,过去十多年来不停收集及追踪研究本港各区的夜空光度数据及光污染情况,明确显示本港光污染问题严重,令可见的星星和流星数目大幅减少。物理系趁著是次双子座流星雨现象,发起「保育星空・流星共享」行动,提倡保护黑夜环境,有效地运用室外照明,减少光污染。为了向公众介绍流星雨和推广星空保育,物理系亦制作了一系列「懒人包」图解供市民分享。「懒人包」以深入浅出的方法,图解介绍星空保育的资讯,下载网址为http://nightsky.physics.hku.hk/KE/201718。
Read More -
香港大学梁美仪教授荣获「环境毒理及化学学会(SETAC)院士」
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及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梁美仪教授日前获环境毒理及化学学会(SETAC)颁授院士名衔,以表彰他在生态毒理学、环境化学、风险评估或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等方面的贡献。至今全球只有57名SETAC院士。
Read More -
香港大学梁美仪教授获日本生态学会颁授生态学琵琶湖奖
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及生物科学学院梁美仪教授荣获第十九届生态学琵琶湖奖。生态学琵琶湖奖是由日本滋贺县政府和日本生态学会联合颁授的国际奬项,以表扬50岁以下的亚洲杰出生态学家。得奖者除了在水生生态学的学术领域有卓越的成就外,亦须具成为生态学权威学者的潜力;同时在社会服务上亦须作出显著的贡献。梁教授研发出一个名为「野外物种敏感度分布」(field-based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简称f-SSD) 的创新科学方法,广受各国及不同机构所采用来制定「沉积物质量基准」;水中金属的「水质量标准」;及淡水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盐和导电率的水质基准」。梁教授也致力於社会服务,尤其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上更不遗余力,以及在制定「香港海水水质指标」上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Read More -
2017年知识交流奖
香港大学每年的「学院知识交流奖」,由各学院选出对知识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员,表扬他们对工商界或社会所带来的经济丶社会或文化影响。2017年「知识交流奖」的得奖名单已公布。
Read More -
「港大 x 数码港: 数码科技企业发展平台」携手缔造多元化金融科技生态环境
香港大学与数码港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港大x 数码港: 数码科技企业发展平台」,为数码科技企业提供一个服务平台,在人才培育、发明、技术、企业、法律和商业专才方面,为香港缔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数码科技企业生态系统。在「港大x 数码港: FinTech Nucleus」的开幕礼后,港大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示范其辖下的资讯保安及密码学研究中心(CISC)独家研发的资讯保安技术「神盾」(SHIELD)。另外,港大理学院统计及精算学系亦展示由其学系研发的投资组合优化软件「投资智库」(PORTimizer®)及手机应用程式 MPF Optimal Allocation (MPF OpAl) 。
Read More -
港大与京都大学发现新方法 可助提升禾秆草转化为生物燃料的效能
香港大学与京都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使稻草的纤维素更容易被分解,释放出可发酵成乙醇的糖份。木质素(lignin)是一种复杂的聚合物,为植物提供支撑和完整的结构;可是现时要使用植物纤维素来制造生物乙醇,必须先用既昂贵又复杂的化学程序来减低木质素带来的障碍。港大植物生化学家卢思聪博士及林佩莹博士与京都大学的木质素专家飞松裕基博士,发现只要敲除合成麦黄酮的一个关键酵素「黄酮合酶II」(FNSII),当中的木质素含量显著减少约三分之一,不需任何化学程序来处理,便可轻易分解纤维素,使葡萄糖产量增加37%。换言之,可减低处理木质素成本和增加乙醇产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