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4日前,香港一直落後於其他已發展國家:未有設立競爭法。香港大學的法律專家協助下,令人引頸以待的競爭法終於落實。
在中學學習科學可以十分沉悶──閱讀課本、聽教師講解、觀察老師做實驗。可是香港大學少年科學研習學院(JSI)就讓學生知道,科學其實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政府需要一位研究綠色建築的專家。某公司正尋找一位生物科技專家來當其項目顧問。美國的研究員希望找到專家一起研究中國的家庭暴力的問題。可是他們怎樣能找到合適的人呢?
知識交流在香港大學(港大)源遠流長,近年更獲確認,與教學及研究構成港大所有活動的三大支柱,其重要性與地位因而突顯。假如我們吝嗇於與工商界及社會共享知識,亦不與社區建立密切聯繫,以便為學生造就更多學習機會,那我們的工作成果並未能發揮最大效益。
如何將實驗室的概念活用到實際生活?這正是知識交流恆常面對的挑戰。全球頂尖化學家之一,香港大學化學系許惠嫻講座教授支志明也要排除萬難才找到答案。
「於某人是毒藥,對另一人卻是良藥」,這句話套用在砷這種物質最適合不過。在推理懸疑小說中,砷,俗稱砒霜,是一種常用作謀殺皇室成員和其他受害者的毒藥。近年砷卻重新被用來治療疾病,尤其是用於治療血癌。
一批貴重的電腦組件正從香港運往紐約途中。貨主要追蹤貨運過程的每一步,但是位置並非實時更新,只知道貨物於三小時前運離三藩市。怎樣才可以掌握貨物現時的確實位置?
在數碼年代,與他人分享創作成果可擴大作品的影響力,但卻牽涉複雜的「所有權」問題。
文物保育方案通常聚焦於保護具歷史價值的遺跡或使建築物免受清拆破壞。但實情是,雖然歷史建築得到保存,但往往因居民遷出,令蘊含其中的人文風景和文化亦蕩然無存,失去了保育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