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綠化天台為城市創造綠洲

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教授與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電)合作在將軍澳變電站創造了全港最大的「空中樹林」,覆蓋兩個天台和外牆,這知識交流項目展示了綠化天台和綠牆的效益。

自從早期的人類開始用簡單的草皮和植物覆蓋居所以達致冬暖夏涼的效果,他們就懂得應用綠化天台。但這些原始的遮蔽物不但不能防水、沒有地板,更不能阻擋穴居動物的入侵。

轉到千百年後現今的香港,即使了解到屋頂綠化技術對耗電量巨大城市的效益,綠化天台的應用仍然有不少障礙,而這些往往是社會上的阻力。

早期的人類發現,屋頂綠化能提高建築物的散熱效能,使建築物能利用蒸發冷卻、反射和消散太陽輻射的原理來保持冬暖夏涼。雨水可以先被綠化天台吸收,然後逐步被釋放,以減少排水基礎設施的規模和減洪。綠化天台還充當野生動物的綠洲,為住在綠島的野生動物提供庇護,又為那些在石屎森林中遊走的動物提供「墊腳石」。

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教授是這領域的先驅。他致力推廣綠化建築物,使更多樓宇讓有微生態系統的綠色植被(包括綠牆)覆蓋。

詹教授在香港超過20處的高樓設計和設置綠化天台,包括香港大學、其他不同學校以及大埔墟火車站等。其中,他與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電)合作的知識交流項目起了示範作用。他們在將軍澳變電站創造了全港最大的「空中樹林」,覆蓋兩個天台和外牆。

詹教授說:「綠色建築除了能為我們提供優美的自然景觀,而且可以改善空氣質素、令空氣降溫,使城市變得清爽,提供一種舒適的氛圍。」

中電的變電站安裝了監控設備,能收集全面的微氣候數據,包括溫度、濕度、太陽輻射和地面輻射、風和降雨的數據,用以評估綠化天台的熱能、水文以及生態效益。香港大學和中電可利用數據來衡量項目的可持續性,如將來有需要的話,可用於改善設計。

未來詹教授希望中電將軍澳變電站能成為典範,展示綠化天台和綠牆的效益,並示範如何在高樓密佈的社區設置這些綠化設施。

Back to 知識交流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