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還是它可以作為文化探究的起步點?2000年,當政府實施新中文課程時,中文學院已關注這問題。
過去三十年來香港的經濟經歷無數的變化,由工業主導的城市搖身一變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市民的入息?他們的生活質素有改善嗎?對入息水平最低的一群人又有什麽影響?
蛀牙這不愉快的經歷,任誰都想避之則吉。牙醫學院一直致力教育在校的年輕人如何避免蛀牙,但原來蛀牙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門科學題材。
在中學學習科學可以十分沉悶──閱讀課本、聽教師講解、觀察老師做實驗。可是香港大學少年科學研習學院(JSI)就讓學生知道,科學其實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知識交流在香港大學(港大)源遠流長,近年更獲確認,與教學及研究構成港大所有活動的三大支柱,其重要性與地位因而突顯。假如我們吝嗇於與工商界及社會共享知識,亦不與社區建立密切聯繫,以便為學生造就更多學習機會,那我們的工作成果並未能發揮最大效益。
在數碼年代,與他人分享創作成果可擴大作品的影響力,但卻牽涉複雜的「所有權」問題。
文物保育方案通常聚焦於保護具歷史價值的遺跡或使建築物免受清拆破壞。但實情是,雖然歷史建築得到保存,但往往因居民遷出,令蘊含其中的人文風景和文化亦蕩然無存,失去了保育的真義。
自殺對於任何社會都是沉重的話題,但處理這個問題時往往會遇上另一難題,就是應如何有效介入才能防止悲劇發生。
實習教學是師資培訓不可或缺的一環,學校需要已完成培訓的教師任教,但並非每所學校都樂意為實習教師提供實習機會,這使學院安排學生實習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