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探索地球和太空的工具
遙感是一門利用感應器科技去獲取並分析地球或其他星球的航空圖像的學科。它能分析不同圖像,包括地球表面、大氣層、海洋、物件以及特殊現象,並能提供其他方式無法得到的精確數據。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Joseph Michalski博士是一名地質學家及行星科學家。他在香港大學的行星光譜和礦物學實驗室(Planetary Mineralogy and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運用遙感技術來研究各行星的礦物學和地質學。
遙感是一門利用感應器科技去獲取並分析地球或其他星球的航空圖像的學科。它能分析不同圖像,包括地球表面、大氣層、海洋、物件以及特殊現象,並能提供其他方式無法得到的精確數據。
「遙感」一詞創於1960年代,而第一張航拍照片則是在1850年代隨著相機的發明而出現的。1858年,法國攝影家Gaspard-Félix Tournachon(又名Nadar)成功在一個法國村莊拍攝了第一張航拍照片。
如今,遙感是一個專業領域,就是把最先進的感應器和攝像機連接到飛機、太空船和機械工具,通過測量其反射和發射的輻射來檢測和監視一個地區的物理特性。
從這些圖像分析出來的數據在許多領域被廣泛使用,其中包括尋找礦物的礦業公司、搜索微塑膠的環保學家以及探索月球、火星和其他行星的太空機構等。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Joseph Michalski博士是一名地質學家及行星科學家。他在香港大學的行星光譜和礦物學實驗室(Planetary Mineralogy and Spectroscopy Laboratory)運用遙感技術來研究各行星的礦物學和地質學。
Michalski博士說:「遙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讓我們能夠了解這個星球上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展望未來,遙感將會大大協助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星球,以及如何繪製地球以外的遙遠太空。」
Michalski博士的部分研究是關於早期地球的地質如何導致這個星球上的生命起源,以及太陽系的其他地方是否可能已有生命存在。
他説:「當美國太空總署(NASA)向火星發送探測器時,他們使用非常高解像度的儀器來觀察樣品的礦物學特徵。我們正在實驗室做相同的事,為中國的火星任務以及未來的月球任務和其他行星任務作準備。」
Michalski博士及其團隊使用的最新FTIR光譜儀配備多個探測器和分光鏡,能夠分析所有光譜波長為350納米至35微米的地質和生物材料。他們計劃使用熱液礦物的紅外測量作為基礎來解釋火星上重要礦物的探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