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友計劃
一段師友關係可以對學生個人發展起決定性影響 - 它有助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啟發思考,也能激勵學生尋找抱負。導師既為學生的生命導航,亦是他們重要的朋友。 基於這信念,香港大學於一九九七年成為首間成立「師友計劃」的本港大專院校,計劃發展理想,並成為其他同類型計劃的參考。
一段師友關係可以對學生個人發展起決定性影響 - 它有助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啟發思考,也能激勵學生尋找抱負。導師既為學生的生命導航,亦是他們重要的朋友。 基於這信念,香港大學於一九九七年成為首間成立「師友計劃」的本港大專院校,計劃發展理想,並成為其他同類型計劃的參考。
計劃負責人港大發展及校友事務部助理總監(校友事務)黃珮瑤認為,「師友計劃」對於導師和學生都是一個富挑戰性而又互利共贏的寶貴經驗。
香港大學「師友計劃」刻意將不同學科與專業範疇的學生與導師配對;導師會聆聽學生想法、分享經驗,並指導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藉著計劃,港大學生有機會與富有人生經驗的導師交往,領略大學生涯與工作現實情況的差別,為投入社會做好凖備。
另一方面,導師能藉啓發學生為自己帶來滿足感,亦可接觸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思維,以生命影響生命,與新一代互相學習,從中亦獲益良多。
由於港大「師友計劃」獲得各方肯定,現已發展出海外計劃,為到外地如三藩市、倫敦等地區短期學習的學生,配對當地導師,讓學生獲得獨特的跨文化體驗及支援。
港大「師友計劃」的成功,令其他機構希望借鏡港大經驗,成立自己的師友計劃。「不少機構包括中學、非牟利組織、社團,特別是內地的院校,都希望知道我們是怎樣打動社會賢達及校友,騰出寶貴的時間,擔當義務導師,以及計劃經過十多年仍然可以持續發展的原因。」
黃珮瑤表示,港大「師友計劃」樂於分享其成功秘訣,製作並出版了《師友三十萬小時-從社會學習到社會資本》。書名是反映計劃最初十二年內導師所累積付出的義務工作時數,這數字現已增至超過四十五萬小時。這本書概述計劃的成立、導師和學生的故事、設立師友計劃的指引及參考資料等。
「我們曾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職業訓練局、梅夫人婦女會及來自內地和香港的大專院校等機構合辦分享會,簡介我們的經驗。」
黃珮瑤補充:「不少導師與學生於計劃期完結後仍然保持聯繫,令我們相信學生、導師及港大三方面在過程中都有裨益,彼此能一起成長。」
有關香港大學「師友計劃」的詳情,請瀏覽網頁: http://www.mentorship.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