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师友计划

一段师友关系可以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决定性影响- 它有助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启发思考,也能激励学生寻找抱负。导师既为学生的生命导航,亦是他们重要的朋友。基于这信念,香港大学于一九九七年成为首间成立「师友计划」的本港大专院校,计划发展理想,并成为其他同类型计划的参考。

品味不同的文化-香港大学「师友计划」让来自不同背景和国籍的导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文化(黄佩瑶女士,左一)

品味不同的文化-香港大学「师友计划」让来自不同背景和国籍的导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文化(黄佩瑶女士,左一)

師友一起参观由一位导师成立的社会企业「黑暗中对话」,让参加者体验香港视障人士的生活

師友一起参观由一位导师成立的社会企业「黑暗中对话」,让参加者体验香港视障人士的生活

一段师友关系可以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决定性影响- 它有助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启发思考,也能激励学生寻找抱负。导师既为学生的生命导航,亦是他们重要的朋友。基于这信念,香港大学于一九九七年成为首间成立「师友计划」的本港大专院校,计划发展理想,并成为其他同类型计划的参考。

计划负责人港大发展及校友事务部助理总监(校友事务)黄珮瑶认为,「师友计划」对于导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富挑战性而又互利共赢的宝贵经验。

香港大学「师友计划」刻意将不同学科与专业范畴的学生与导师配对;导师会聆听学生想法、分享经验,并指导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借着计划,港大学生有机会与富有人生经验的导师交往,领略大学生涯与工作现实情况的差别,为投入社会做好凖备。

另一方面,导师能借启发学生为自己带来满足感,亦可接触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思维,以生命影响生命,与新一代互相学习,从中亦获益良多。

由于港大「师友计划」获得各方肯定,现已发展出海外计划,为到外地如三藩市、伦敦等地区短期学习的学生,配对当地导师,让学生获得独特的跨文化体验及支援。

港大「师友计划」的成功,令其他机构希望借镜港大经验,成立自己的师友计划。 「不少机构包括中学、非牟利组织、社团,特别是内地的院校,都希望知道我们是怎样打动社会贤达及校友,腾出宝贵的时间,担当义务导师,以及计划经过十多年仍然可以持续发展的原因。」

黄珮瑶表示,港大「师友计划」乐于分享其成功秘诀,制作并出版了《师友三十万小时-从社会学习到社会资本》。书名是反映计划最初十二年内导师所累积付出的义务工作时数,这数字现已增至超过四十五万小时。这本书概述计划的成立、导师和学生的故事、设立师友计划的指引及参考资料等。

「我们曾与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职业训练局梅夫人妇女会及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大专院校等机构合办分享会,简介我们的经验。」

黄珮瑶补充:「不少导师与学生于计划期完结后仍然保持联系,令我们相信学生、导师及港大三方面在过程中都有裨益,彼此能一起成长。」

有关香港大学「师友计划」的详情,请浏览网页:http://www.mentorship.hku.hk/

Back to 专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