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打造“呼吸城市”

城市通風對改善城市空氣質素和減低熱島效應具有關鍵的作用。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任超教授是研究城市通風的專家,曾致力參與世界多個城市及國際組織的城市規劃工作,改善城市通風環境。

Professor Chao Ren

Professor Chao Ren

Professor Yuguo Li

Professor Yuguo Li

“在人口密度和建築密度較高的大城市中,人們可能因缺乏良好通風環境,而不能享受自然的涼風。我們的工作就是將氣候科學知識和評估應用於城市的規劃和設計中,為市民締造更好的宜居環境。”

任教授和機械工程系系主任李玉國教授在2023年獲香港大學頒發「卓越知識交流獎」,表揚兩人為社會帶來重要影響。其實自2003年的「沙士」疫情開始,李教授就已經致力研究城市通風,確定樓宇之間通風不足的情況會助長病毒在香港傳播。因此,他建議政府在發展新樓宇時,要先在設計階段進行評估,防止城市通風問題惡化。

在2006 年至 2012年期間,任教授和本地研究人員積極評估整個城市的通風情況。在一項政府委託進行的研究中,他們爲了滿足規劃需要,建立了風環境信息圖,並確定夏季時份風的潛在來源,例如海風、山風和山坡的冷空氣等,。他們的研究,為新市鎮的規劃工作與舊區翻新項目帶來了重要啟示,而香港規劃署亦自 2007 年起開始採用這些研究成果。

“舉例來說,當我們在某個區域規劃一棟 30 層高的建築,就要留意這會否影響城市的通風。假如該地對城市通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麽我們就可能要降低樓宇高度或在其外墻留空,有時候更可能要將其土地用途改為非建築區。”

至2010年,任教授於香港的工作開始受到內地市政府的關注,包括北京、武漢、成都、長春和佛山。由於這些城市發展迅速,面臨著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所以城市規劃部門都紛紛向任教授尋求專業意見。任教授分享了香港豐碩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的實踐經驗,並繼續內地學者研究通風廊道的益處,設計出科學模型和評估指標,應用於中國的城市規劃和設計系統中。在2016年,任教授將她的研究和經驗匯集成一本關於城市通風和風道規劃的中文書——《城市風環境評估與通風廊道規劃—打造“呼吸城市”》,出版一年內售罄。

任教授的著作和成果引起了中國氣象局的關注,她更被邀請加入專家團隊,共同制定通風廊道的技術規範和環境氣候應用的國家標準。在過去五年,這兩份文件得到中國自然資源部的認可,政府更頒文明確規定所有城市需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實施通風廊道。目前,已有 40 多個城市把通風廊道納入城市規劃中。

此外,任教授的研究成果還引用於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 (IPCC AR6) 、世界氣象組織 (WMO) 三份有關風壓通風在緩解城市高溫的指南。同時,她亦受邀參與荷蘭阿納姆、新加坡、台灣高雄和法國圖盧茲的城市規劃工作,也擔任了世界氣象組織 (WMO)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高溫健康資訊網絡 (Global Heat-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 指導委員會專家成員。

“現今我們已正式進入全球沸騰的時代,而我一直與香港紅十字會和政府官員分享不同應對措施及相關資訊,希望可以提高城市的應對高溫熱浪的韌性能力。我們的研究成果經常會被引用,可見改善城市通風是締造舒適城市環境的關鍵。”

“我們在過去重點處理空氣污染的問題,但隨著城市漸漸適應和抵抗氣候變化,而熱島效應現象又變得越來越嚴重,我相信從今以後,改善通風環境將成爲我們須迫切處理城市高溫熱浪的重要問題。”

Back to 專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