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香港潮間帶面臨極端熱力

全球科學家都指出,2023年七月是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月份,2023年亦很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香港潮間帶面臨極端熱力

極端天氣事件愈見頻繁,同時香港的夏季亦變得更長更熱,一到酷熱與潮濕的季節,市民不是留在室內長開冷氣,便是湧到海灘消暑降溫。

但身處海灘同樣是熱力迫人,尤其是陸地與海洋交接的潮間帶,岸邊的岩石於潮退時露出水面,棲息其中的海洋生物同樣受氣溫飆升而影響,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

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所長及生物科學學院教授韋念時指,岸邊岩石的溫度時常攀升至攝氏50度,海洋生物等同被慢慢煮熟,出現脫水狀況。

韋教授說:「海洋生物因而面對重大的生理壓力,我們對牠們應對熱壓力的機制深感興趣。」

香港潮間帶面臨極端熱力

香港潮間帶面臨極端熱力
香港潮間帶面臨極端熱力  

韋教授及其團隊一直就海洋生物應對熱壓力的方式進行研究,範圍包括潮間帶動物,希望了解牠們如何適應潮間帶岩石的溫度變化,其中一個研究對象是一種叫濱螺的小型螺類。

他說:「我們留意到濱螺非常適應又乾又熱的環境,在極端情況下仍然能存活,似乎已經能夠克服現時的高溫天氣,於是選擇牠們為研究對象。問題是,如果溫度進一步攀升,牠們又適應得來嗎?」

研究濱螺的生理及行為適應機制的港大學者劉博士相信,這些螺類為了存活而發展出簡單的調節體溫行為,例如從岩石表面提起身體,及爬到彼此的殼上,形成一座「螺塔」。

劉博士說:「岩石是熱力的來源,濱螺減少與岩石表面的接觸,同時露出螺身,接觸流動的空氣,幫助更有效降溫。」

韋教授說香港的氣候、地理位置、海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得天獨厚,非常適合進行相關研究。

他說:「香港的海洋面積雖僅佔中國的0.03%,卻錄得全國25%的海洋物種,數字相當值得注目。這是眾多因素造就的結果:香港鄰近熱帶,位處珠江出口,東面海域屬鹹水,西面則屬淡水,加上海岸線綿延曲折,孕育出豐富的海洋生態,我們需要好好保護。」

 

Back to 專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