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升級再造

大家都知道何謂循環再造,但近來環保界興起了一個「升級再造」的新概念,將一些廢棄物品進行加工,讓它們改頭換面,變成有價值的產品。但有多少人認識這個新概念呢?

項目隊伍與短片拍攝比賽冠軍隊伍的合照

項目隊伍與短片拍攝比賽冠軍隊伍的合照

大家都知道何謂循環再造,但近來環保界興起了一個「升級再造」的新概念,將一些廢棄物品進行加工,讓它們改頭換面,變成有價值的產品。但有多少人認識這個新概念呢?

這個問題啟發了一班香港大學的學生進行「Upcycling for a Change」項目,目的是希望香港的年青人,亦即是較願消費的一群,了解升級再造這個新概念。

他們籌備了一個短片拍攝比賽,歡迎中學及大學生參與。中學組的參賽者需製作一段三至五分鐘有關升級再造的短片,而大學組的參賽者則需製作一段一分鐘宣傳比賽的短片。比賽有兩項目標,一是提升參賽者對升級再造的關注,二是透過他們所製作的影片向大眾宣揚這個概念。

項目的組長許詠詩 (Mary)是工商管理(資訊系統)學生。她曾於社企Déjà vu Creation實習過,認識到升級再造這個概念,並希望在這方面出一分力。

她說:「作為應屆畢業生,我認為我應該在畢業前,為社會做一些事情。」

Mary與五位同學一起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貢獻到項目上。「我們透過社交媒體如Facebook專頁和網站Value+去宣傳比賽。這不單運用到我們對市場學的認識,還運用了我們對計算機科學的知識。」

這群學生不單獲得Déjà vu Creation的支持,協助他們與一些社會企業和非弁利機構聯絡,還獲捐助者提供比賽獎品,包括頒發給中學組別的書卷,以及給予大學組別於社會企業內實習的機會。

整個項目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參賽的人數不多,每個組別只有數名參賽者。但項目的導師商學院周昭瀧博士指出,項目的成功與否應取決於網站的瀏覽人數(多於1,000人)、Youtube短片的觀看次數(多於2,000次)及Facebook專頁的讚好人數(185)。

他說:「參賽作品的質量都非常高,它們能夠透過社交媒體去接觸龐大的群眾。」

Mary還說,對這次經驗非常滿意。「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分享我們所學到的知識並將之貢獻社會。」

 

Back to 專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