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港大的滾「石」明星

許士芬地質博物館於2009年落成,是香港第一間地質博物館。座落港大厲樹雄科學館一樓,可說是港大校園中隱藏的寶石,過去主要吸引學校團體參觀(每年大概有3,500名參觀者參加2小時的博物館導覽團)。但隨著今年上半年香港大學港鐵站開通,這情況已改變了。

許士芬地質博物館於2009年落成,是香港第一間地質博物館。座落港大厲樹雄科學館一樓,可說是港大校園中隱藏的寶石,過去主要吸引學校團體參觀(每年大概有3,500名參觀者參加2小時的博物館導覽團)。但隨著今年上半年香港大學港鐵站開通,這情況已改變了。

博物館館長河北塔博士說:「第一週就像『大學聯招』開放日一樣熱鬧。」自從港鐵開通後他們就忙個不停,因為越來越多遊人旅客乘坐港鐵來到港大,欣賞讓人目不暇給的展品。

兩層的展館展出了顏色如珠寶般的岩石和礦物、精緻的昆蟲和植物化石(包括一塊長條狀的閃電熔岩,這是透過沙粒被閃電擊中後瞬間融化及後冷卻凝固而成的化石)、1.5米的互動地球模型和多顆可觸摸的真恐龍蛋。

河北塔博士是這個博物館的幕後設計師,她精心佈置展出許士芬博士的私人礦物珍藏品、地球科學系的材料,還有從香港與內地收集的化石。已故的許博士是一位勘探地質學家和慈善家,他從世界各地搜羅礦物樣本,這些樣本成為博物館裏地球物質展廳的主要收藏。許博士捐贈的礦物以及他家人的支持成就了現在的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展品佈置不僅清晰地展示了古代文物,也提供了一個體會學習設施令觀賞者更容易理解地球的本質和演變過程,更與現代社會息息相關。

她說:「我們需要保護和維持提供人類全部資源的地球,但具體是甚麼呢?想想你認識和關愛的東西吧。因此我們使用多種不只讓人看得見,更摸得到的展品,包括1,500顆真化石、礦物和岩石,並以地球演變的故事作為背景,讓參觀者學懂欣賞我們的大自然,達到令人讚歎地球的效果。」

她認為博物館的設計可加深參觀者這方面的印象,巨大的玻璃窗可以令人想起地球科學家工作的戶外環境,學生們坐在恐龍蛋旁邊就像坐在勘探現場。

展館內設有「動感地球」、「地球的演變」、「地球物質」及「香港地質歷史」四個主題展廳。受學系的研究啟發,今年新增設一個氣候變化的展覽,旨在推廣保護地球的理念。

除了導覽,博物館還向教育機構借出展品,與本港的合作夥伴舉辦工作坊,並舉辦短期展覽。她估計每年大約有20,000名訪客參觀博物館。

博物館免費入場,並設有網頁。她表示博物館的網站是雙語的,中文頁面尤其受歡迎,因為中文的地球科學資訊甚少,因此這網頁能提高博物館在虛擬世界中的影響力。

河北塔博士(地球科學系)獲理學院頒發2015年「學院知識交流獎」,獲獎項目為「設計與設立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Back to 專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