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鑒證協助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販賣
非法野生動物販賣是世界上第四最有利可圖的犯罪貿易,估計每年產生高達200億美元的非法收入。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動植物被非法販賣,令許多瀕危物種受到嚴重威脅。隨著越來越多的物種瀕臨絕種,非法利潤飆升,非法貿易更沒有減少的跡象,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於是採用了保育鑒證的方法,為調查非法野生動物販賣的部門提供準確的科學數據,用於對付販賣者。
非法野生動物販賣是世界上第四最有利可圖的犯罪貿易,估計每年產生高達200億美元的非法收入。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動植物被非法販賣,令許多瀕危物種受到嚴重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保護野生動物和瀕危物種的領導組織,它指出僅在一年內就發現1億多噸魚,150萬隻活禽鳥和440,000噸藥用植物的交易記錄,而這只是對非法野生動物販賣規模的一瞥。
大象、犀牛、老虎、豹、熊、龜和穿山甲是最常被走私的動物。香港長期以來一直是非法野生動物販賣的轉口港,許多動物或其製成品均經香港進入中國內地這最終市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物種瀕臨絕種,非法利潤飆升,非法貿易更沒有減少的跡象,科學家們於是採用了保育鑒證的方法,為調查非法野生動物販賣的部門提供準確的科學數據,用於對付販賣者。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David Baker博士說:「保育鑒證是兩個學科的結合,保育生物學旨在了解地球上瀕危物種的受保護狀況,而鑒證則是針對犯罪的科學研究。我們除了使用DNA工具來識別物種身份,還使用穩定同位素技術來調查生物體的來源地。」
保育鑒證研究團隊的成員丁凱琳博士目前正在領導有關盔犀鳥和小葵花鳳頭鸚鵡這兩類極度瀕危物種的研究。這兩類物種在原棲息地都受到盜獵者的威脅。
盔犀鳥的堅固前額頭骨連結在長喙上,是由與犀牛角類似的角蛋白組成,被用於雕刻成珠子和其他裝飾物品,導致盔犀鳥頭骨的需求增加而成為販賣者的目標。盔犀鳥於2015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至於小葵花鳳頭鸚鵡,由於籠鳥貿易引致非法誘捕,令它在原棲息地的數量急劇下降而極度瀕危。在香港的小葵花鳳頭鸚鵡可能是主要的避難鳥群,對該物種的保育非常重要。
香港觀鳥會的鳥類數據可以追溯至1950年代。它為團隊提供了有關鸚鵡的實地數據,作為研究的一部分,以評估香港的這種鳥群數量是否可持續。
該會的高級保育主任胡明川表示他們打算利用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數據開展推廣活動,促使大眾認識這些受威脅的物種以及知道香港在非法野生動物販運中的角色。
Baker博士希望,他們提供的科學證據能協助當局檢控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走私份子來中斷供應鏈,並長遠能促進這些受威脅物種的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