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照亮發明之路

如何將實驗室的概念活用到實際生活?這正是知識交流恆常面對的挑戰。全球頂尖化學家之一,香港大學化學系許惠嫻講座教授支志明也要排除萬難才找到答案。

支志明教授在知識交流會議中分享他在開發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嶄新材料方面的經驗

支志明教授在知識交流會議中分享他在開發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嶄新材料方面的經驗

如何將實驗室的概念活用到實際生活?這正是知識交流恆常面對的挑戰。全球頂尖化學家之一,香港大學化學系許惠嫻講座教授支志明也要排除萬難才找到答案。

支教授自1983年起一直在香港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他是金屬有機磷光化合物的國際權威,為材料在發光和其他相關應用奠下了基礎。然而,他在2000年以前從未就其研究成果申請專利,導致他人可從中獲利。他說:「當時我未注意它對我職業生涯的重要性。」當時他埋首於實驗室工作。

支教授這個看法自1998年開始改變,全因當時他被問及對社會有甚麼貢獻。經深入思考,支教授意識到他需以普及的例子說服人們認同化學的價值。最佳方法是把他的研究成果落實到實際生活的應用。

機會很快出現。一家公司主動接觸支教授,表示願意資助他的研究以及將研究成果轉化成產品。其時支教授意識到有必要著手為他的發明申請專利,以吸引業界投資。

此外,他還需要器件工藝方面的專才,協助將其研究成果的應用潛力盡量發揮,故此他聘用了一名有活力,具有物理及工程背景的碩士畢業生作研究員。

他們獲得足夠資金建設價值超過一千萬港元的設施,讓他們開發可應用於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的嶄新材料,當中不少資金是由工業界提供。OLED具備快速反應、超薄面板結構、低耗能和廣視角等獨特優點,吸引業界關注它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帶來的影響。不少跨國化工公司均對支教授的研究工作表示濃厚興趣。然而,支教授冀望香港和中國亦能受惠於他的研究成果。

支教授說:「通過與本地、國際和內地的顯示器公司合作,我們正致力於未來十年內在香港和華南地區促進新的照明工業和創新電子消費產品的發展。」

身為首位榮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香港人,支教授總結過往知識交流的寶貴經驗。其一是要不斷學習。他說:「當初我欠缺資源去將發明轉化成有用產品,於是我便開始學習有關過程。」

其二是與人接觸。「過程中,我需要與不同人士、企業、負責技術轉移的同事以及學生接觸交談。將化學基礎研究轉成高科技產品,不可能由我獨力完成所有相關的工作。」

Back to 創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