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藝術愛好者的資料庫

我更大的目標是讓更多人認識香港的藝術,而網上講座是我努力打破障礙的其中一個方法。即使某些地區無法接觸學術性的藝術史,人們都可以從我這邊接觸到關於現代藝術的完整大學講座。

Hong Kong Art Archive的其中一位藝術家,漫畫家尊子(黃紀鈞)為祈大衛所畫的鷄年漫畫肖像。

Hong Kong Art Archive的其中一位藝術家,漫畫家尊子(黃紀鈞)為祈大衛所畫的鷄年漫畫肖像。

Hong Kong Art Archive内,祈大衛教授頁面上的照片。 - 祈大衛《香蕉》(2007),寶麗來即影即有照片的數碼打印

Hong Kong Art Archive内,祈大衛教授頁面上的照片。 - 祈大衛《香蕉》(2007),寶麗來即影即有照片的數碼打印

Hong Kong Art Archive内,祈大衛教授頁面上的照片。 - 祈大衛《Building adjoining the Tamar site, Harcourt Road, Admiralty, Hong Kong, October 29, 2004》(2004),數碼照片

Hong Kong Art Archive内,祈大衛教授頁面上的照片。 - 祈大衛《Building adjoining the Tamar site, Harcourt Road, Admiralty, Hong Kong, October 29, 2004》(2004),數碼照片

祈大衛教授網上講座系列中討論的藝術作品在公共領域的圖像 - 保羅·高更《向瑪莉亞致敬》(1891),油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祈大衛教授網上講座系列中討論的藝術作品在公共領域的圖像 - 保羅·高更《向瑪莉亞致敬》(1891),油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祈大衛教授網上講座系列中討論的藝術作品在公共領域的圖像 - 翁貝托·薄邱尼《空間中連續的獨特形象》 (1913) ,銅像,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祈大衛教授網上講座系列中討論的藝術作品在公共領域的圖像 - 翁貝托·薄邱尼《空間中連續的獨特形象》 (1913) ,銅像,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剛從藝術學系退休的祈大衛教授向公眾提供了一個全面的網上香港藝術資料庫,以及一個涵蓋後印象主義至現代藝術的73堂網上講座系列。

The Hong Kong Art Archive(HKAA) 是在15年前創立的,並定期更新有關香港藝術作品的圖像、藝術家個人簡介及書目資料。

他説:「由於1997年主權移交的壓力,香港的藝術發生了很多令人振奮的變化,而我亦對香港的藝術產生興趣。因爲當時沒有關於香港藝術的資料庫,所以我決定創建一個。這也製造了機會讓我的學生為香港藝術作出貢獻。」

「我更大的目標是讓更多人認識香港的藝術。藝術史上寫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西方藝術的。中國當代藝術雖然屬於一個獨立課目,但很少内容是關於香港的。」

無論是加州的研究生、香港的學者、抑或是感興趣的台灣民眾,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透過HKAA了解到香港的藝術。

他説:「世界各地都沒有關於香港藝術的展品和教科書,你不可能透過參觀博物館去全面了解香港的藝術史,所以香港的藝術資料是必須建立於網上平台的。」

祈大衛教授和他在藝術學系的團隊均使用客觀標準來決定將那些藝術家納入HKAA,尤其是該藝術家是否曾在本港全面地展出其作品。HKAA最近在今年四月更新。

講座系列是HKAA項目的另一個部分,集中講述從19世紀末到今天的國際藝術發展。祈大衛教授在2015和2016年製作了73個講座的音頻。雖然使用圖像有版權限制,但用戶可以在聽課時於網上查看相關的圖像。

他説:「網上講座是我努力打破障礙的其中一個方法。即使某些地區無法接觸學術性的藝術史,人們都可以從我這邊接觸到關於現代藝術的完整大學講座。」

祈大衛教授還有第三個項目:他在過去的25年拍攝香港的照片,記錄了城市的變遷。他希望把照片記錄在一個易於接觸的網上資料庫中。從港大退休並不代表他會結束知識交流的工作,他會繼續貢獻香港的藝術歷史及發展,造福社會。

按此瀏覽Hong Kong Art Archive
按此瀏覽祈大衛教授的現代藝術史

Back to 環球知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