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未明的雲朵:現代亞洲建築展覽

2014年,建築學院的曾慶豪先生為配合慶祝台北建城130週年而策劃了一個建築展覽。展覽融合東西方文化,探索建築物與城市空間之間的關係,把藝術和建築交融。

曾慶豪先生

曾慶豪先生

未明的雲朵:一城七街 - 歐寧 - 碧山計畫(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未明的雲朵:一城七街 - 歐寧 - 碧山計畫(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我們有一個疑問:「東亞現代主義背後的理念是什麼?」。

2014年,建築學院曾慶豪先生為配合慶祝台北建城130週年而策劃了一個建築展覽。展覽融合東西方文化,探索建築物與城市空間之間的關係,把藝術和建築交融。

曾先生受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的邀請,與台灣著名的作家和評論家、來自元智大學阮慶岳教授共同策劃了美術館首個以建築與城市為主題的展覽。

他們為展覽所構思的焦點是亞洲城市如何回應西方的現代主義和當中的典範。他們邀請了25位分別來自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和日本的建築師和藝術家——有些名不經傳,有些則聲名遠播——展出他們為各特定地點製作的作品。

曾先生說:「我們有一個疑問:『東亞現代主義背後的理念是什麼?』。我們不想展覽展出已為人知的作品,而是展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鮮為人知的作品。」

展覽概念逐步形成,當他們參觀台灣的溫泉時,想起一部中世紀的英語名著——「未明的雲朵」(The Cloud of Unknowing),作者認為進入「未明」的狀態才能瞥見上帝。

未明的雲朵」成為了展覽的標題。展覽透過實物大小的裝置,照片、繪畫、拼貼畫和其他展品來探討現代主義,以及用不同方式來體驗建築物和以建築作為展示物件的模糊性質。例如,日本東北工業大學的建築學院創作了一個被2011年311地震海嘯催毀的城市佈局,模型抽空了被毀壞的建築物,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附注,由災民憑著自己對當地的獨有記憶——例如遇上意中人的地點——來記錄該城鎮的面貌。

展覽由七條「街道」交織而成,反映了「學習」、「物件」、「烏托邦」和「山水」等不同角度。一些作品掛在牆上、一些懸掛在天花板、一些放在地上、一些則供參觀者進入。曾先生說:「我們希望訪客置身作品當中,模糊他們對虛與實的想像。這是傳遞意象的想法,人們來到才發現展覽完全在他們意料之外。」

曾先生和阮教授亦要求參展者使用不熟悉的媒體工作。台北101曾是亞洲最高的建築物,它的建築師李祖原就以畫作參展,並在狹小的空間展出。

這個2014年的展覽為期三個月,其中包括一場公開論壇、公眾講座和觀賞研討會,以促進公眾對城市的討論。該展覽不單獲提名為「台新藝術獎」的視覺藝術獎,並獲評選為2014年ADA 新銳建築獎的入圍作品,以及在中國時報的民意調查獲選為2014年台灣五大公眾展覽之一。

建築學院的曾慶豪先生獲建築學院頒發2016年「學院知識交流獎」,獲獎項目為「未明的雲朵:一城七街」。

Back to 連繫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