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香港荒村之活化重生 – 梅子林、蛤塘

香港有超过600处地方被识别为村落,分散於香港不同角落。这些村落至少早於1898年便一直存在。大多数村落是乡民聚居的社区,当中混集不少新与旧的建筑物,将昔日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连结起来,活现眼前。

香港荒村之活化重生 – 梅子林、蛤塘

香港有超过600处地方被识别为村落,分散於香港不同角落。这些村落至少早於1898年便一直存在。大多数村落是乡民聚居的社区,当中混集不少新与旧的建筑物,将昔日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连结起来,活现眼前。

然而,一些较小和较偏远的村落早已被荒废,当仅余的居民搬离或离世后,村屋房子便渐被附近的植物吞噬。某些村落几乎荒芜到没留下多少痕迹,一些村落则因著长期进行的活化计划而被重新发掘。

梅子林是一条拥有超过300年历史的客家村落,与邻近的蛤塘同为永续乡村计划的一部分。梅子林位於新界东北部一个长满树林的高地山谷,距离较为人熟悉、并已获香港大学(港大)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进行活化的荔枝窝,约20分钟的步行路程。

在乡郊保育办公室(乡郊办)的资助下,港大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荒村活化,从荔枝窝永续乡村的版图,延伸至梅子林及蛤塘永续乡村计划(计划),旨在重燃群集村落的生命力。

香港荒村之活化重生 – 梅子林、蛤塘

香港荒村之活化重生 – 梅子林、蛤塘
Revitalising Hong Kong’s Abandoned Villages – Mui Tsz Lam & Kop Tong  

港大社会科学院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高级项目主任梁兆谦先生说 : 「计划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新界村落发展的永续性。」他续说 :「因此,我们的计划倡议在梅子林及蛤塘进行不同的研究测试和社区实验。我们期望研究完结后,村民仍可以主动延续推行各种项目,长远使整个村落的发展有更多可能性。」

为了让公众多方面参与项目,港大与沙头角文化生态协会、香港户外生态教育协会和树木谷达成协作,其中一个计划名为「公民科学家计划」,旨在教授市民基本的科学知识及技能,并将之应用於周遭生态环境中。

梁兆谦先生表示:「我们透过梅子林及蛤塘永续乡村计划,试图带领大众走进荒僻村落,投放时间和技能去收集有用的数据,为长期监测村落里的森林出一分力。」

梅子林村得名於村落周围的「梅子林」。村口的平坦大空地现已重新种植了果树。位於村落背面的后山,计划小组发现山上有一片完整而成熟的风水林,当中的碳储量高於附近年轻的次生林。该项目也正在修复旧山径,进行自然和文化保育,未来将建立一个可永续发展的环保营地。

乡郊保育办公室总监邓文彬教授认为,保存和活化香港的乡郊是非常重要的。

邓教授表示:「乡村村落显然具有与城市不同的特色、环境和文化。要成为一个文化丰盛的城市,多样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乡郊环境正正为整个社区提供了这种的多样性。」

 

Back to 专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