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交流已正式成为港大的第三个使命,它贯穿每一个学科并且是大学与公众互动的「自然」过程,当中包括为发明授权、提出议案解决社会问题以至联系公众的文化和人文学科活动。回顾几年前,本地大专学界对知识交流的焦点狭窄,港大的知识交流管理层因此面对很大的挑战。
对於有创业念头的人士,香港大学「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简称TSSSU@HKU)提供一个黄金机会,他们将自己研发的新技术和发明转化为商机。这是一项全新的资助计划,由创新科技署於2014年10月推出,每年提供总共400万港元的资金,为香港大学学生、教职员及毕业生创立的科技初创企业提供资助
大数据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大量数据,从而取得有用的远见。 当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为新捐血站寻找地点时,他们找学术界协助确定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这项目由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周昭泷博士统筹,旨在寻找一个能吸引最多捐血者的地点来设立捐血站。
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光污染問題最嚴重的城市。光污染除了带来能源、健康和环境的问题,更令夜空消失。过去十年,香港大學理學院潘振聲博士及其团队一直研究本港光污染的程度,并研究如何减低光污染却同时保持本港「东方之珠」的美誉。他亦与香港太空馆及其他机构合作联系公众及学生,让他们明白光污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网络罪行是现时全球增长最快、利润最高和破坏力最强的犯罪活动之一。信息安全及密码学研究中心副总监邹锦沛博士特别为打击网络罪行研发软件,并与香港海关紧密合作,协助海关的侦查工作。
2011年本港各界就重建1950年代落成的中区政府合署展开热烈讨论。该建筑群对建筑学爱好者来说,彰显?现代主义运动对许多20世纪设计的影响;然而社会上也有人认为它们与现时的高楼大厦显得格格不入。究竟应如何让更多社会人士明白这些建筑物的价值呢?
香港有大约14万名印尼家庭佣工受雇照顾本地家庭,但她们自己是否得到良好的照顾呢?
生活於本港的南亚裔人士超过四万五千名,当中包括就读於本地学校的孩童和青少年。他们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以广东话交谈。在本地教育体制下,有限的华语能力,妨碍了他们就业和升学的机会。
解决法律问题大都牵涉既复杂又昂贵的程序。一般市民没有专业法律知识,不清楚他们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阻碍他们进一步认识法律,甚至难以透过法律平息纠纷。法律学院的一个项目为此提供解决方案-只需按一下滑鼠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