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港大对抗全球流感的先锋

知识交流以卓越的研究作为坚实基础,是公共卫生学院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他们跨越学术领域,改善公共卫生。

(由左至右) 裴伟士教授, 管轶教授, 潘烈文教授

(由左至右) 裴伟士教授, 管轶教授, 潘烈文教授

人们常说,下一次全球流感大爆发不是「如果」而是「何时」的问题。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裴伟士教授连同管轶教授潘烈文教授及他们的同事一直是对抗这问题的先锋。

虽然他们对抗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工作最为人熟悉,但其实在禽流感到猪流感以至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等其他新兴传染病的事件中,他们一直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们的工作成就始於1997年。当年香港爆发H5N1禽流感,并感染了18个人。疫情促使他们开始有系统地监测家禽和鸡蛋,以及展开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在2000年,他们发现H5N1开始重现的证据,於是他们与政府合作制定管理计划,包括禁售鹌鹑以及在街市实施休市日等措施,以防范疾病传播。

这些经验和从中获得的专门知识对於团队来说至关重要。2004年在香港以外的几个国家发现禽流感,香港则没有个案。裴伟士教授团队特地为印尼的卫生专业人员提供培训和建议。另外,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H5N1参考实验室,他们亦为印尼首宗人类H5N1确诊个案提供实验室支援。

他说:「自1997年以来,香港再没有一宗本地的H5N1或H7N9(两种禽流感病毒)个案。我们令公众理解疫情,并提供有实证支持的措施以减轻病毒的威胁,我们对此感到满意。」

研究禽流感的经验使团队应对SARS的时候事半功倍。他们率先发现引致SARS的冠状病毒,并迅速整合诊断测试,向国际公布。在疫情爆发期间,他们与本地及国际组织,包括世卫,紧密合作。他们不仅在科学领域前沿,亦对全球流感的控制贡献良多,获得了国际的认同。

公共卫生学院在人类与动物层面的监测和病毒方面的持续研究亦有助政府於2009年控制猪流感和促进公众对病毒的了解。裴伟士教授说:「当时全球约有一半关於猪流感病毒的基因资料均来自我们的团队。」公共卫生学院帮助市民了解病毒的毒性以及在人类间传播途径。

最近,他们成为国际间遏制MERS疫情的一员。他们继续与WHO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紧密合作,互相分享资讯、开展培训课程以及担任不同委员会的成员(例如有关选择疫苗和诊断的委员会)。

当然,裴伟士教授团队继续与本地的卫生部门和社区紧密合作,更推出名为「流感小博士」的知识交流计划,提高中小学生对流感的关注,包括教导学生病毒传染的途径、教授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示范如何保持个人卫生。

知识交流以卓越的研究作为坚实基础,是公共卫生学院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他们跨越学术领域,改善公共卫生。裴伟士教授说:「在1997年的H5N1之后,我们的国际网络逐步发展。我们在新兴传染病的国际抗疫版图上已占一席位。」

Back to 研究影响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