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建筑说事者的回顾

龙炳颐教授一直教育专业人士和大衆有关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并协助了三个地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评定为世界遗产。他说:「教育的价值在於知识交流。」

龙炳颐教授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案例包括亚洲多个地方,包括日本、马来西亚、孟加拉、印度、尼泊尔、澳门以及中国大陆。

龙炳颐教授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案例包括亚洲多个地方,包括日本、马来西亚、孟加拉、印度、尼泊尔、澳门以及中国大陆。

澳门历史城区於2005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於2005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

开平的碉楼及村落於2007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

开平的碉楼及村落於2007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

建筑或许是设计结合建造楼宇的艺术,但已退休的罗旭和夫人基金教授(建筑环境)龙炳颐教授认为它更是故事的来源,更可以「向世界展示某个地方或某个人的特性」。他的工作是协助保育这些遗产。

自1990年代龙教授担任古物谘询委员会的主席开始,他一直教育专业人士和公众关於建筑物的文化价值,期间还协助了三个地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评定为世界遗产

龙教授在2000年开始接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时候他正带领著建筑文物保育课程的第一班学生到澳门游学。当龙教授联系澳门文化局时,他们正准备申请成为世界遗产。於是文化局立即邀请龙教授帮忙,并於2005年成功促使澳门的飞地成为世界遗产。

是次的成功促使另一个城市开平邀请龙教授协助他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申请。开平位於广东珠江的西面,因「碉楼」这种点缀乡村地区的西式塔楼而闻名。建造碉楼的劳工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间曾於北美洲和澳洲的金矿和铁路工作。这些劳工的工作环境恶劣,有时甚於奴隶。每当他们把工资汇回开平,亲戚们误以为他们生活很富有,又会举办奢华的派对。於是,这些归国的劳工和他们的亲戚后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被谴责为地主。

他説:「这种人情和文化就是你想告诉世界的故事。碉楼的显著普世价值不太在於建筑本身;而是那些在外墙背后的故事。这就是碉楼吸引我参与其中的原因;亦是它能够在2007年成为世界遗产的原因。」

他的第三个世界遗产项目工作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估员,评估马来西亚马六甲和槟城的联合申请。在他的建议之下,该申请的范围扩大至三宝山(Bukit Cina)山坡,其中有著中国人於明代时期的坟墓(部分坟墓在16世纪葡萄牙人到来之前已存在)和航海家郑和的庙宇。马六甲和槟城於2008年成爲世界遗产。

经此以后,龙教授从国际工作中抽身,转而专注教学工作,包括在edX上的香港大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三个相关课程分别是:「探索亚洲地区的本土建筑」、「亚洲的本土建筑:传统,现代与文化的可持续性」和「解读亚洲民居建筑」。他还就建筑、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问题於十多个公共机构任职。

他说:「教育的价值在於知识交流,全因教学相长。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解读历史环境并把自身的文化背景和身份代入其中。」

Back to 环球知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