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中国抗击空气污染
何教授以其早年的空气污染对死亡率影响研究为基础,运用中国自2013年经空气质素监察技术收集的数据,证实国家於过去数年间在对抗空气污染方面取得亮丽成果,大幅改善了市民健康、生产力及生活质素。
中国於2013年发起「反空气污染战争」,一改多年来重视经济增长多於环境保护的态度。经过十年时间,对抗空气污染的成效如何?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何国俊的研究便提供了明证:政策不仅改善了环境,更有利人民健康及社会福利发展。何教授又鼓励市民监察排放污染物的大型机构,进一步减低空气污染;其研究今年获得香港大学卓越知识交流奖嘉许。
何教授以其早年的空气污染对死亡率影响研究为基础,运用中国自2013年经空气质素监察技术收集的数据,证实国家於过去数年间在对抗空气污染方面取得亮丽成果,大幅改善了市民健康、生产力及生活质素。
何教授说:「中国的PM2.5水平(直径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悬浮粒子)平均减低了四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二氧化氮水平甚至录得更大减幅。我们估计若情况持续改善,中国民众的平均寿命将延长两年。」
何教授亦发现提供更透明的空气质素读数,有助市民加强保卫个人健康。他举例说,在中国政府推行全国空气质素监察系统并公开数据后,淘宝的口罩及空气净化机销量即时录得增长,升幅於空气污染严重的日子更是显著。
但何教授的目标不仅在於展示政策成果,他认为这些数据可以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环境管治事务。
在现行反空气污染政策下,排放污染物的大型机构必须在建筑物安装污染监测器,并将读数公开予监管机构及公众。2020年,何教授决定进行一项全国实险,招募义工监察全国超过25,000间污染源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一旦发现排放量超标,何教授便鼓励义工经电话热线、网站及社交媒体向当地监管机构投诉。
何教授表示:「虽然政府也掌握这些数据,但缺乏公众压力,本地监管机构碍於成本,或不愿采取更严厉的执法行动,而我们就是那小小的推动力。」
义工监察计划令国家机构的排放量违规情况急降六成,同时国家水污染浓度减少12%,空气污染水平则减少约4%。团队又发现,在社交媒体上举报违规情况,并开启「按赞」、「分享」及「留言」功能的话,企业会更加遵守相关法规。
何教授说:「污染问题大有改善,说明公民监察能推动地区监管机构更尽责执法,企业更有效地遵守环境标准,是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
何教授在这方面的社会贡献可追溯至2017年,当时他以芝加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中心的研究主任身份,与芝加哥大学於中国北部合作进行空气污染研究。当地的冬季中央供热系统燃烧大量煤炭,产生大量污染物,而研究发现PM2.5水平上升导致当地人口的预期寿命大减。研究所其后根据中心的研究制定「空气质量生活指数」,估算全球各国人口因空气污染而削减的寿命年期。
何教授表示:「研究亦促使政府引进新的冬季中央供热系统,以洁净的天然气或电能取代煤炭。在之后数年,我们发现中国北部的冬天空气质素显著改善。」
何教授透过本地及国际媒体向国家生态环境部等政策制定者及公众广为推广研究成果,又举办一系列讲座、研讨会及论坛分享研究内容;他於2022年举行的一次网上研讨会上,便向超过24万4千名参加者分享中国对抗空气污染的佳绩。此外,他亦向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提交报告,分析各种减低碳排放方法的成本及收益,提供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