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发明之路
如何将实验室的概念活用到实际生活?这正是知识交流恒常面对的挑战。全球顶尖化学家之一,香港大学化学系许惠娴讲座教授支志明也要排除万难才找到答案。
如何将实验室的概念活用到实际生活?这正是知识交流恒常面对的挑战。全球顶尖化学家之一,香港大学化学系许惠娴讲座教授支志明也要排除万难才找到答案。
支教授自1983年起一直在香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他是金属有机磷光化合物的国际权威,为材料在发光和其他相关应用奠下了基础。然而,他在2000年以前从未就其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导致他人可从中获利。他说:「当时我未注意它对我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当时他埋首於实验室工作。
支教授这个看法自1998年开始改变,全因当时他被问及对社会有甚麽贡献。经深入思考,支教授意识到他需以普及的例子说服人们认同化学的价值。最佳方法是把他的研究成果落实到实际生活的应用。
机会很快出现。一家公司主动接触支教授,表示愿意资助他的研究以及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其时支教授意识到有必要着手为他的发明申请专利,以吸引业界投资。
此外,他还需要器件工艺方面的专才,协助将其研究成果的应用潜力尽量发挥,故此他聘用了一名有活力,具有物理及工程背景的硕士毕业生作研究员。
他们获得足够资金建设价值超过一千万港元的设施,让他们开发可应用於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崭新材料,当中不少资金是由工业界提供。OLED具备快速反应丶超薄面板结构丶低耗能和广视角等独特优点,吸引业界关注它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带来的影响。不少跨国化工公司均对支教授的研究工作表示浓厚兴趣。然而,支教授冀望香港和中国亦能受惠於他的研究成果。
支教授说:「通过与本地丶国际和内地的显示器公司合作,我们正致力於未来十年内在香港和华南地区促进新的照明工业和创新电子消费产品的发展。」
身为首位荣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香港人,支教授总结过往知识交流的宝贵经验。其一是要不断学习。他说:「当初我欠缺资源去将发明转化成有用产品,於是我便开始学习有关过程。」
其二是与人接触。「过程中,我需要与不同人士丶企业丶负责技术转移的同事以及学生接触交谈。将化学基础研究转成高科技产品,不可能由我独力完成所有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