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加强病人对疾病的认知

众所周知,治疗患病儿童绝不能单靠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家长固然担当重要的角色,整个社会则更加责无旁贷,例如须尽量减少空气中的刺激物,避免儿童暴露於致病的物质,这对患有哮喘或食物过敏等慢性疾病的病童而言,尤为重要。

刘宇隆教授於2011年香港书展中亲身讲解 <<不能不认识的儿童病系列>> 的其中一种疾病「过敏性鼻炎」。

刘宇隆教授於2011年香港书展中亲身讲解 <<不能不认识的儿童病系列>> 的其中一种疾病「过敏性鼻炎」。

众所周知,治疗患病儿童绝不能单靠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家长固然担当重要的角色,整个社会则更加责无旁贷,例如须尽量减少空气中的刺激物,避免儿童暴露於致病的物质,这对患有哮喘或食物过敏等慢性疾病的病童而言,尤为重要。

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深明此理,故於2009年出版一系列丛书,以轻松的手法,由浅入深,讲解常见的儿童病,藉以提高公众对这些疾病的认识,期望最终提高家长以至普罗大众对儿童健康的关注。

学系迄今已出版了四册绘本,主题分别为湿疹、食物过敏、风湿病及刚於去年出版的过敏性鼻炎。学系更计划每年出版一册新书,使丛书所涵盖的儿童病,更为全面。有关内容均由儿科学系的医生、其他属科的专家和家长提供,当中包含临床资料和专业研究,以及家长的亲身经验。

绘本至今已售出数千本,现正计划在台湾出版,并分销到新加坡;亦可能会在中国内地出版。

该项目由学系主任兼施罗艳基基金教授(社区儿童健康)刘宇隆教授推动,源於他深信知识就是力量。

刘教授说:「我一向认为医生除了负责诊断和治疗外,亦有责任使家长和孩子了解本身的病症,使他们能为自己的健康把关。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和孩子必须了解疾病的性质、病情是否受到控制,以及何时需要寻求协助。

「某些疾病是由生活方式或环境问题引起,故家长有需要知道如何监控其家居环境,甚或是促请政府改善整体环境,为其子女提供健康生活环境。例如可以促请政府规定容易引致食物过敏的食物必须加上标签,以及扩大禁烟范围,为患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提供更佳的空气质素。」

刘教授表示,这些举措有助推动全民参与,同心协力为下一代的健康提供更大保障。

透过让家长参与子女的治疗过程,以及推出此系列丛书,期望上述目标得以早日实现。学系亦鼓励家长组织‘病友/家长会’,就儿女的健康,分享彼此宝贵的心得,交流大家独特的经验。

学系亦制作了相关的DVD随绘本附送,内容由家长或医护人员现身说法,详述如何为子女的治疗作准备,例如敏感症病童的家长如何为子女购买合适的食物等事宜,以及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服用一些药物,如口吸喷雾和EpiPen(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等。

香港过敏协会主席黄文熙先生,身兼病童家长的身份表示,书中的分享和实用的建议,可以帮助家长有效地应付子女的病症。「当得知子女患有过敏症,如食物过敏时,部份家长难免极为紧张,因过敏症可能会危及生命。

「他们需要听取其他病童和家长的经验,从而了解病童的日常生活和上学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时,情况会如何,这些皆可令家长不再恐惧。当他们看到其他家长如何监控子女的过敏病况,甚至子女亦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病情时,这会令家长稍为放下心里的重担,令疾病对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减至最低。」

黄先生表示,协会亦希望促使政府就食品标签等事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此目标正好与刘教授的愿景不谋而合。

刘教授说:「重点是培养人们成为负责任的社会公民,令他们明白有必要促使政府制定政策时以科学理据为本,及不单了解本身或家庭成员的病症,亦同时关注别人的福祉。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社会,就是我们对香港未来的期望。」

刘宇隆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包括李子良医生、何学工医生及李素轮医生获李嘉诚医学院颁发2011年学院知识交流奖,获奖项目为「不能不认识的儿童病系列」。

Back to 专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