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科学与艺术
荷兰艺术家M.C.Escher 的名画Circle Limit III中的鱼极引人入胜,每一尾鱼从双曲几何(hyperbolic geometry)的角度来看,大小都是相同的,而爱因斯坦正是用这几何理论来描述空间和时间的关系。对於理学院的吴俊熙博士而言,画中的鱼不仅是艺术作品,它们更是汇集精密镶嵌及想像力、融合科学与艺术的最佳例证。
荷兰艺术家M.C.Escher 的名画Circle Limit III中的鱼极引人入胜,每一尾鱼从双曲几何(hyperbolic geometry)的角度来看,大小都是相同的,而爱因斯坦正是用这几何理论来描述空间和时间的关系。对於理学院的吴俊熙博士而言,画中的鱼不仅是艺术作品,它们更是汇集精密镶嵌及想像力、融合科学与艺术的最佳例证。
香港学生或大众绝少有机会鉴赏上述同类例子,因此吴博士决定推展一个活动计划,启发年轻人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有别於从校内课程认识到的,科学与艺术壁垒分明的情况。
他说:「人们往往把科学和艺术归类成两极,但如果你仔细探索各种文明的产物,比如金字塔,就可以看到结合了设计和建筑材料两个范畴的艺术作品,当中更要考量如何把这一切合并起来。这不只是科学或艺术,而是科学与艺术。」
吴博士於2013年及2014年举办「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向12至15岁学生推广科学与艺术绝非是互不相干的概念。
本年共有105名学生参与了为期一天的工作坊,当中包括不同讲座解构多样隐藏於大自然的艺术,比如菠萝和向日葵中的图案、摺纸背后的科学以及动画背后的视觉错觉。
学生们其后更把他们从Esher的艺术作品中学到的概念付诸实践。其中一组学生利用乐高积木打造Escher的无限循环楼梯,并制作出以此为背景的定格动画。学生们亦创作其他涉及科学理论的艺术作品。该批作品於香港文化中心及香港国际机场等不同地方巡回展览六个月,以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吴博士说:「我们希望指出的是,科学和艺术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我们需要稍停片刻,观察四周。我知道在节奏急速的香港并不容易,但这样的片刻能让我们有更深刻的体会。」
工作坊参加者在活动后对科学、艺术的偏好有所改观。所有学生在参与工作坊前受访,表示在科学或艺术之间,他们只会选择其中一项。工作坊完毕后,百分之42的学生改为同时选择两者。
吴博士指他希望结合科学与艺术的活动能够持续,而他正在寻找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如设立一个香港大学科学视像频道。他和梁淑贞博士将在来年伙拍Go.Asia和港灯家政中心举办一个名为「科学厨神挑战赛」的烹饪比赛。有关讲座的详情及活动亮点,请到YouTube浏览香港大学科学视像频道。
吴俊熙博士及其团队 ― 张文彦博士、陈志宏博士、吕嘉蕙博士及梁淑贞博士获理学院颁发2014年学院知识交流奖,获奖项目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