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革新
知识交流在香港大学(港大)源远流长,近年更获确认,与教学及研究构成港大所有活动的三大支柱,其重要性与地位因而突显。假如我们吝啬於与工商界及社会共享知识,亦不与社区建立密切联系,以便为学生造就更多学习机会,那我们的工作成果并未能发挥最大效益。
知识交流在香港大学(港大)源远流长,近年更获确认,与教学及研究构成港大所有活动的三大支柱,其重要性与地位因而突显。假如我们吝啬於与工商界及社会共享知识,亦不与社区建立密切联系,以便为学生造就更多学习机会,那我们的工作成果并未能发挥最大效益。
尽管如此,大学内部和外界均对知识交流提出了一些疑问。
知识交流是否意味要承担「更多」工作?我们理解此一忧虑,尤其是大学教员在本学年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香港各大学今年九月实行双学制年,意味大学整体的教学工作更趋繁重。此外,港大学者一向积极从事研究工作。知识交流的重要性提升,表面上似乎成为教学人员的额外重担。但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知识交流实际上与港大的学术工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深信,所有知识交流都应以学术为基本,而非纯粹为社区提供的服务。一如教学及研究,知识交流同为港大文化一部分。正因具成效的知识交流必须建基於我们的卓越研究或教学,港大学者更应时刻思考如何能够造福社会。
港大各学院以不同方式体现上述理念。我们的技术转移处亦透过取得专利及以授权方式转让发明专利,协助港大研究人员把新的技术和发明推向市场。
港大从事广泛的知识交流工作,部分出色的项目收录於本期通讯中,它们显示知识交流向来是港大工作的重心。
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是「社区」在知识交流上扮演什麽角色?从大学的角度来看,社区是我们的伙伴,因为知识交流对大学及社区均有裨益。
成功的知识交流,建基於与社区的关系,以及透过通力合作可令社会更臻美好的理念。当企业和社区内的团体意识到需要借助学术专业知识,自然想到找我们协助,这样就能够促进知识交流。社会人士需要认同知识交流所带来的价值;我们亦需要做更多工作,让他们了解。知识交流不应仅以项目的数量及耗资衡量,而忽略过程的整体意义。
我们十分重视与社区的伙伴关系,并鼓励各学院在加强现有伙伴关系的同时,积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各学院可以考虑每年举办社区日,藉此与伙伴及赞助人分享研究成果及学生的创意。
就公众关注的议题发表意见,也是有效的知识交流渠道之一。当前香港社会面对众多挑战,学者凭着学术专长,有能力为公民及社会议题出谋献策。但他们目前在这方面却受到若干限制,例如当学者参与政府项目及谘询工作时往往因身为相关政府委员会的委员,需要遵守保密规定,以致未能就相关议题公开发表意见。希望有关方面将来会正视这个情况。
政府或可参考其他国家,如美国及加拿大沿用的模式,让学者有机会为公共政策及讨论建言献策。如能就社会各项议题进行更开放及广泛的讨论研究丶集思广益,相信能得出更佳的结论。
香港大学通过知识传承,服务社会,我们不只回馈香港,同时亦积极将知识交流的成果延伸到内地及整个地区。教学及研究是获取知识的核心活动,然而我们必须积极与社会分享教研成果丶共享知识,才算充分履行大学的使命。
香港大学校长
徐立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