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細味科學

蛀牙這不愉快的經歷,任誰都想避之則吉。牙醫學院一直致力教育在校的年輕人如何避免蛀牙,但原來蛀牙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門科學題材。

盧展民教授(右一)指導工作坊的參加者進行實驗

盧展民教授(右一)指導工作坊的參加者進行實驗

蛀牙這不愉快的經歷,任誰都想避之則吉。牙醫學院一直致力教育在校的年輕人如何避免蛀牙,但原來蛀牙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門科學題材。

在這個前提下,牙醫學院開展了一項計劃,利用牙科例子來幫助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等科學題材。

盧展民教授說:「以往我們只舉行口腔健康講座,但我們想拓展到有助學生學習的層面。認識口腔疾病可促進學生學習科學,因為其中涉獵不少科學知識,例如細菌、細菌膜、酸鹼及傳染病等。」

在2010及2011年,牙醫學院為中學編制教材,並為中學教師與學生舉行工作坊,示範如何在課堂中使用這些教材。

工作坊的參加者觀察自己口腔內有什麽微生物,又分析流行飲料的酸度,了解這些飲料怎樣侵蝕牙齒,引致蛀牙。

盧教授說:「工作坊所展示的均是實物,是他們日常接觸到的物件。」

「我們不是只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去想,以灌輸的方式把牙齒健康的知識傳授大眾,而是瞭解社區的實際需要以後,再提供正確的知識。」

「我們嘗試從教師和學生身上學習,進行知識交流而非單向傳授。」

工作坊獲得參加者的正面回饋,我們亦製作了不少可給教師在課堂中使用的海報和教材。我們對教材作過修改,使它們適合中學使用。例如,我們利用安全簡單的染料令細菌在中學所使用的顯微鏡下亦可看到。

舉行了初期的工作坊以後,牙醫學院得到撥款,未來可以一年舉行兩至三次工作坊,每次大概15間學校可以參加。

盧教授說:「我們成功把日常遇到的牙齒健康問題轉化成有趣互動的科學課堂。」
 

盧展民教授及其團隊獲牙醫學院頒發2012年「學院知識交流獎」,獲獎項目是「提升理科教師能力以促進中學生學習生物科學」。請按此瀏覽團隊資料。

Back to 專題故事